□本报记者 张建新 康亚飞
秋意正浓,宾朋云集。10月24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举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庄建球以“赓续古都文脉赋能城市更新”为题,向全球嘉宾分享了郑州的创新实践。他在演讲中表示:“我们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文脉点亮未来。”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承载着从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到3600年前商都文化的文明序列,“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两项世界遗产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郑州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塑造了“嵩山少林”“天下黄河”“黄帝故里”“商都漫步”“幻乐之城”等特色文旅品牌。通过打造“商都、商业、商城”三商融合展示地,这座千年商都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郑州将7公里商代城墙建成遗址公园,让古老的夯土城垣变身为市民日常休憩的“城市客厅”;运用数字技术生动再现大河村遗址的历史场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城市更新重塑生机。郑州采用“微改造”方式,让亳都·新象、阜民里等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将中国第二砂轮厂、郑州三磨所、郑煤机等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为文创园区,完成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场”的蝶变。
文旅融合为城市发展引来活水。郑州深耕“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整合嵩山、黄河沿线资源,打造出“山河辉映”的文化旅游带。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微短剧产业制作与传播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竖屏之城”正成为城市新名片。
古都文脉与城市更新何以共生共荣?庄建球给出了郑州的答案:关键在于把握三个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让文脉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使城市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活力;坚守与互鉴的平衡,让城市发展既见繁华,更有温度。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