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文峰区检察院检察官依托大数据模型比对案件信息。 郭晓楠 摄
新郑市检察院检察官对韩王陵墓葬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 李柯汝 摄
新乡检察机关技术信息部门检察官在河岸边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查。 孙芳 摄
□本报记者 周青莎 周晓荷
“目标锁定,发现堆积物!”9月底的一天,一架搭载高清镜头的无人机在卫河沿岸腾空而起,按照地面指挥开展巡河,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回新乡市检察院无人机证据调查中心。技术信息部门检察官对其进行建模,并调取相关区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锁定证据。
这一幕,是我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战略部署,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数字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检察机关如何突破传统局限,通过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案件与数据的碰撞,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连日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变信息孤岛为数据大陆
“点击运行,违规任职线索很快就能显示出来。”在新乡市检察院数字检察情报指挥中心,检察官向记者展示了“违规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类案监督模型”的操作流程。
建立这个模型,源于一起案件的办理。
去年,新乡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申诉案件时发现,由于不同单位间存在数据壁垒,相关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存在监管盲区,一部分因特定犯罪而丧失任职资格人员仍然违规担任此类职务,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极大风险。
这种情况是否广泛存在?如何更好地拉紧守法经营的防线?办案检察官与检察技术信息人员多次研讨,几经碰撞、优化,成功构建出“违规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类案监督模型”。经过试运行,该模型筛查出线索10条,检察机关据此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向相关企业发出责令变更通知。目前该模型已上架全国数字检察应用平台“最高检大数据模型监督库”,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使用。
据悉,新乡检察机关已归集、处理各类高质量数据约3.5亿条,衍生建立了一批法律监督模型。
新乡市检察院电子数据实验室里,40余套取证设备整齐排列,具备手机取证、计算机分析、视频恢复、人物画像等前沿技术。在长垣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删除了涉案微信群聊天记录,企图毁灭证据。技术团队利用专业设备,成功恢复、提取、固定了3部手机中100多万条涉案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会说话”的数据让罪犯难逃法网。
万博体育下载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手段,把筛查出的“空壳公司”线索,移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安阳市北关区检察院通过运用大数据比对,发现试验汽车流入市场的黑色“产业链”……在采访中,数据助力办案的检察实践并不少见。
如何更深入系统地挖掘数据价值?省检察院结合各业务条线特点和推广要求,梳理法律监督专项活动工作计划,印发《万博体育下载省检察机关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全省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每月一次召开模型推广应用工作督导会,将本条线75个模型梳理细化为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资金税收等8大类14个公益诉讼办案领域,指导对比选择、开展应用,避免同质化开发和资源浪费。
从“起步快跑”到“整体推进”,截至2024年12月底,已有188个模型成功上架省级以上监督模型库,其中54个模型上架最高检监督模型库,通过运用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发现线索,监督成案1.2万余件,监督领域全面涵盖“四大检察”所有业务。
“全省检察机关通过推动检察自身数据融合与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共享,变信息孤岛为数据大陆,以融合为导向深化数字检察建设,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省检察院技术信息处处长卢震说。
从被动监督到主动出击
打场“官司”,就可以和企业确认存在劳动关系,自此细水长流“吃”社保、领退休金,还有这样的好事?借助民事数字检察大数据模型,检察官发现了端倪。
“就在上个月,最高检民事检察厅在安阳组织了民事数字检察专题调研座谈,我们的模型得到了广泛认可。”安阳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主任李晶告诉记者。
这个大模型的背后,是民事检察工作一度面临的困局。
文峰区检察院检察官段文明在办理一起诈骗案时发现,焦某负责的中介机构涉嫌通过虚假诉讼方式骗取养老保险金。在分析案情时,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段文明面前——当事人的陈述与证据看似合理,如何判断是否恶意串通?一旦当事人伪造证据、隐蔽串供,如何还原事情的真相?法律关系复杂、有效信息匮乏,让检察官一度无所适从。
段文明的迷茫,诸多民事检察部门的检察官都遇到过。特别是虚假诉讼案,线索发现难、证据核实难,严重影响了办案质效。
“能不能研发一个数字检察监督模型,改变这种情况?”文峰区检察院成立建模小组、赴先进地区学习、向上级检察院寻求技术支持,经过持续攻关,自主研发的民事检察智慧检务系统投入运行。
检察官以裁判文书网和天眼查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劳动争议”“无异议”“确认劳动关系”等为关键词,以企业用工规模和被密集起诉为筛查规则,创建劳动争议虚假诉讼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发现案件线索,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确保了监督的精准性。
安阳检察机关主动将案件办理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得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该市成立了以市检察院、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单位的社保基金领域虚假诉讼虚假仲裁专项整治活动专班小组,形成了监管全市社保基金安全的强大合力。
通过数字检察破解基层民事检察的困境,这不是个例。汤阴县依托涉民生案件大数据监督模型,以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的王某廷等人赡养纠纷执行类案监督案办理为契机,将筛查范围扩展至扶养、抚养、离婚纠纷等关联案件类型。通过对裁判、执行等数据的深度分析,运用算法匹配和数据碰撞,精准识别出13件未依法移送执行的案件线索,打破检察机关仅依赖当事人申请或个案线索被动介入的局面。
“数字赋能检察工作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安阳检察机关先后研发了确认劳动关系补缴社保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公民违法代理、医保违规报销等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型,民事检察监督质效得到了明显提升。”安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鲁志凌向记者介绍,通过这些数据模型,带动全市民事检察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监督,为维护司法公正筑牢了检察屏障。
以个案监管促类案治理
从一枚烟蒂锁定文物犯罪团伙,到打造文物犯罪大数据研判中心、形成“线索发现—技术鉴定—快速响应”的全链条打击机制……这是新郑市检察院检察官高坤参与办理的案件,在他看来,一组组沉睡的数据,是检察机关办理一个案件、治理一类问题、规范一个行业的“利器”。
时间回溯至2019年年初,新郑市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刚成立,在梳理监督线索时,办案检察官发现新郑市城关乡3号韩王陵墓葬曾发生盗掘,且案件悬置近三年未能侦破。盗洞内虽留有烟蒂等物证,但生物检材因长期暴露损毁严重,公安部门多次DNA比对均以失败告终,致使嫌疑人难以锁定。
在与公安机关进行会商研判后,检察院给出侦查建议。随后,办案人员通过跨区域数据搜索和重新梳理物证发现,烟蒂中提取的DNA信息,与程某涛、栗某占、尹某国三人基因图谱高度匹配。可三人拒不认罪,栗某占与尹某国还谎称“互不相识”,单一DNA证据成“孤证”,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随着DNA数据库不断更新,检察机关以DNA证据为核心,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方向,新郑市公安局又成功锁定了侯某山、程某海两名犯罪嫌疑人。面对5名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情况,检察官在审查证据过程中,通过对嫌疑人通信设备电子数据的恢复和详细筛查,固定了该团伙案发时段出现在案发现场的客观证据。在扎实的证据面前,嫌疑人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最终5名嫌疑人均认罪认罚。
案件告破后,司法保护并未止步。
新郑市检察院联合文物部门、公安刑侦部门,共同建立文物犯罪大数据研判中心——整合DNA数据库、文物盗掘高发区地理信息、文物流通监控等多维度数据,从根源上破解文物案件“侦破难、取证难”的痛点。
该院还开展以案释法,组织干警在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区进行宣讲,引导社会公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自觉性,营造“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损坏”的文物保护氛围。不久前,检察官对该墓葬区遗址进行回访,只见草木规整、防护到位,尽显文物保护区的肃穆。
以个案监管促类案治理,沉睡的数据焕发新机,为检察机关助力社会高效能治理赋能。
如今,一幅幅富含科技元素的检察工作图景正在铺开。今年是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应用深化年”,我省将进一步借助数字技术,破解监督线索发现难、来源渠道窄、法律监督履职不充分等问题,以“检察数据中台”建设为基础,加快丰富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模型建用提升新质法律监督能力,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