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黄河在郑州境内,奏出了一个“渐变曲”。从桃花峪出发,黄河正式进入下游河段。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将这一“渐变”收束在一起。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屏障。
9月18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了解黄河郑州段发展变迁的故事,感受“我家住在黄河边”的幸福生活。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采访。
黄土高原到此结束,“地上悬河”由此开启,黄河滩区也将从“0公里处”向下游延伸。
黄河郑州段有其独特处,它位于黄淮海平原脊轴的“龙头”,这里是“华北轴、百川口、悬河头、万古流”的重要区域。
“华北轴”,指的是华北平原从这里开始打开了“扇面”。“百川口”是黄河流至郑州后,由于河道变迁,向东北、东南发散出很多条何川。“悬河头”,是从郑州花园口开始,黄河河床滩面开始高于背河地面,正式成为“地上河”。“万古流”,说的是黄河在郑州地区奔流了100多万年。
从黄河文化公园内看“三桥汇”。
根据了解,郑州辖区内黄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畸形河势时常发生。一旦遇到大洪水,工程将全线靠河,给防守、抢护带来较大压力。
站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内,还能看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黄河文化公园内的炎黄二帝像。
向西,游人可以看到邙山,看到桃花峪黄河大桥,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渊源;向东,游人可以看到桥梁,看到一座“铁路桥博物馆”。黄河“三桥汇”,跨越三个世纪,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的见证。
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融汇在黄河之滨。如今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已形成融研学旅行、科普教育、地质遗迹、黄河文化为一体的黄河文化主题公园。
黄河文化公园内的一处打卡点。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讲解员何倩说,2019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滩地。通过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取缔渔船、跑马场、农家乐等,黄河沿线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目前,园区已绿化荒山8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园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绿色幸福空间。”何倩说,这也是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生动体现。(文/刘瑞朝 王苑 视频/李彤 李艺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