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专项债使用扩围!已有六地探索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2025年08月26日21: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又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8月22日,2025年第三批上海市政府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文件中显示,2025年上海市政府专项债券十九期(15年期50亿元专项债)用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5年8月26日,全国已有北京、江苏、宁波、西安、上海、广州6地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金额合计360亿元。

  多地探索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

  根据该《意见》,政府投资基金未被列入“负面清单”。在此之前,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在政策端被明令禁止。这一政策“破冰”后,多地开展行动,将专项债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开启财政资金创新实践。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早在今年6月,北京就发布公告称,将政府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计划发行金额10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建设。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首次用于投资政府引导基金。

  随后,江苏、西安、宁波、广州、上海均作出相应探索,将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城市更新项目。

  财政资金的一次创新实践

  近些年,政府投资基金是地方撬动社会资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但是,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供给高度依赖年度公共财政预算,当前不少地方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增速趋缓、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的挑战。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地方政府探索将部分专项债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构建了一条独立于传统财政预算的融资通道,有望成为政府投资基金资金补充机制的重要创新实践。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表示,近年来地方经济发展趋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压力较为突出,导致资金供给所带来的挑战,政府投资基金迫切需要拓宽资金来源。相比保险、银行等其他社会资金,专项债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具有一些优势。比如融资成本更低,且在债券还本付息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将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上。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是政策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国办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要求政府投资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发展耐心资本,注重发挥实效。

  “经济增速放缓、土地财政收缩,地方急需增量资金维持产业投入,专项债提供了成本低、期限长的耐心资本,与基金培育早期科技企业的长周期需求天然匹配。以北京专项债为例,其期限为10年,与当前创投基金的8~10年期限大致契合,以此能缓解基金周期较短、无法陪伴企业成长的困境,从而加速培育耐心资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大河财立方记者分析。

  专家称防控风险需要配套的政策措施

  专项债要求“项目收益自平衡”,而基金却可能亏损,在这种天然矛盾之下,如何控风险? 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投资基金是国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重要工具,从其他国家来看一些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政府投资基金整体收益高于股市平均收益,国内像深圳等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运行效果不错。不过,目前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范围比较广,一些早期项目风险高,实践中一些投资项目失败比较常见。因此专项债支持政府投资基金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同时也面临较大风险挑战。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教授汪峰公开建议,风险防控做成“一条线”:先设门槛,用量化指标筛项目、用负面清单锁禁区;再进笼子,用政府资金当“种子”并全程留痕监控,社会资本做“放大器”被实时穿透管理;最后算总账,利润按阶梯先回本后分利,亏损按顺序先亏社会、后触财政,且财政损失封顶并复盘问责。

  柏文喜认为,防控风险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措施。做到事前设“硬门槛”,事中进“透明笼子”,事后建“损失防火墙”。让专项债成为“有耐心的股本金”,而不是“兜底的责任债”,这样才能把创新与风险真正隔离开来。

  “比如,专项债投放前设置区域门槛,仅财政实力强、债务率可控的地区可发债投基金。设置产业门槛,聚焦本地已具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撒胡椒面’。设置机构门槛,GP必须满足历史IRR、DPI 等量化指标,且要有成功退出案例。”柏文喜说。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