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第13讲在京举办

2025年08月18日17:21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8月13日,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系列公益讲座第13讲在北京举办,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叶姗主讲。公开课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向公众全网直播,近万人同时收看学习。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于文豪致辞。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于文豪在致辞中表示,“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是基金会自2023年7月起持续举办的系列公益讲座,旨在紧密结合法治实践和社会需求,聚焦法律前沿课题,推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图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叶姗。

  叶姗以“应税事实认定融贯论的制度展开”为主题,从理论建构、制度发展、实践案例等方面作系统阐述,力求将抽象的税法理论与鲜活的实务问题紧密结合。首先阐述了为何要提出应税事实认定融贯论及其核心内涵,着重指出应税事实作为税法规范中的抽象纳税义务成为纳税主体应予履行的具体纳税义务的依据,不仅是客观存在,还是经由税收征纳主体的主观意志建构的;重点论述在抽象事实模型指引下,应税事实认定取决于纳税人可否准确复述事实及其构造的事实能否取信于税务部门。其次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个别重点条款,提出了若以是否“融贯”作为标准来衡量税收制定法的立法质量,将有助于改进税法规范的设计。最后是基于应税事实融贯论的框架,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出入罪”、民商事交易安排中的涉税考量等较具争议的实践案例进行解析。

  在互动问答环节,线下与线上观众围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逃税罪的界限、跨境电商平台涉税信息报送义务、刑事诉讼中税务机关涉税认定结论的证据属性等问题向叶姗提问。叶姗结合税法基础理论和本次讲座的内容,简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有助于厘清相关争议。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

  本期公开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主持。

  “全国青年法学家公开课”系列公益讲座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第13讲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志同法治基金等共同支持。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