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群
日前,四川机场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2025年7月21日22时许,该局接报警,称某进港航班上有旅客发生纠纷。航班落地后,警方立即到场处置。结合此事,公安机关再次提醒旅客,自觉遵守民航安全规定,文明出行,遇事理性解决,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乘机环境。
经查,航班飞行过程中,乘客卢某因乘客蒙某、张某、白某某、雷某某一行人聊天声音大,与对方发生口角,进而引发肢体冲突,卢某、蒙某身体被不同程度抓伤。目前,四川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卢某、蒙某、张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对白某某、雷某某作出行政罚款处罚。
上述案件中,双方因为聊天声音大而发生口角,进而大打出手,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却事与愿违:警方及时介入,涉事者分别受到了行政处罚。但愿涉事者能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件事看似小事,但映射出一种现象:某些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考虑其他乘客的感受,说话、做事我行我素,一旦被其他乘客提醒、制止时,还不以为然,有的甚至还恶语相向,最终引发争执。这其中,可能有制止方的言行方式方法不当的因素,但如果先有过错的一方能诚心接受并停止不当言行,也许就不会引发矛盾纠纷。
这种事情之所以发生,究其根源,还是某些乘客个人道德素质欠缺,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对规矩缺乏了解,也缺乏敬畏。因而说话、办事不仅可能影响他人合法权益,也有可能危害公共利益,甚至影响公共秩序和交通安全。比如,个别无票乘客坐其他乘客的座位,有的有票却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在其他乘客提示后仍然拒绝换座。又如,有乘客为了等同伴,用身体或者携带的东西企图阻挡车(舱)门不让关闭,导致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按时出发。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对于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种种不文明言行,其他乘客可以当场劝阻,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理、有节,不能再因此引发有违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如果对方不听劝阻,其他乘客还可以请工作人员或者警务人员到场处置。不可否认,有些不文明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发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工作人员或者警务人员处置不及时,处置的力度和效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存在工作上的短板。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和警务人员,需要加强突发事件处置训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让乘客的不文明言行以及影响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行等不当行为及时得到有效遏制。对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涉事者予以适当的处罚;对于涉嫌犯罪的,相关执法司法机关要及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