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安林 本报通讯员 柳悦
连日来,我省持续高温。尽管热浪来袭,孟州市谷旦镇薛村种植大户薛语录的内心却无比清凉。
“有了这冷库,俺村的种植户们再也不用拉着菜跑到城区冷库存储蔬菜了,更不用担心种出的菜因入库不及时而坏掉!”7月13日,站在村里新建成投用的冷库里,薛语录一边忙着组织工人搬运洋葱,一边对记者说:“有了冷库,运输、储存的成本能省一半呢”。
薛村是这几年成长起来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村“两委”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洋葱、山药、蒜薹等经济作物,大伙的“钱袋子”更鼓了。
新问题却来了,如何更及时地保鲜储存这些农产品,成了困扰种植户们的难题。
“之前采收后的蔬菜经常会因为没法及时储藏和保鲜而导致坏掉,那情景真让人心疼。”村党支部书记薛延兵说。
2024年初,经过集思广益和民主决策程序,该村决定将村头闲置多年的旧冷库盘活,改建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冷库,用于存储应季和反季节农产品。
在谷旦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薛村成功争取到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40余万元,用于改造冷库。
说干就干!冷库于当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6月正式运营,目前可存放农产品1000吨,为村内及周边村子的农户们提供优质的冷藏保鲜服务。
眼下,薛村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种植的七八百亩油桃、毛桃到了成熟上市的季节,冷库成了种植户的“香饽饽”。
邻村古城村赵涛种植了几十亩桃树,得知冷库运营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
“连续的高温天气,桃子不易储存,更卖不上价钱。”赵涛说,有了冷库,他才有底气与湖北武汉经销商谈合作。
“你看,冷库里的几十吨桃子,这两天就会运到武汉。”赵涛满脸喜悦地说。
冷库投入使用后,薛延兵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有问具体位置的,有问咋收费的,还有让预留空间的。”
冷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种植户们的保鲜、储存难题,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投用不足一月的冷库‘热’起来了,已实现租金收益12.2万元。”薛延兵高兴得合不拢嘴,冷库还可提供农产品分拣、包装、装卸、仓管等务工岗位,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冷库的“热”,更让镇里看到了发展新前景。“下一步,镇里将以薛村冷库为依托,进一步打造集原产地、市场加工、冷藏、贸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谷旦镇党委书记王亚峰说出了心中的打算。
据了解,近年来,孟州市共建设33个冷链物流项目,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形成了产业与农民增收良性循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0万元,促进100余人就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