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思同
7月8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向众人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其中提到最多的,便是他忠实的“工作伙伴”——一辆摩托车。
从1994年参加工作算起,魏官元已在基层一线工作31年。多年来,腿脚不便的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西村乡的街头巷尾、田野之间,以“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理念,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与信任,成功调解纠纷2400多件。乡亲们将他称为“耐烦所长”“摩托主任”,而他的摩托车也得到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老魏党员摩托车。
“作为一名司法所长,我成天和老百姓打交道,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我的体会是要沉下心、迈开脚,主动找事做、主动往村里钻,往地头跑、往人群里扎,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炕头。”在谈及工作体会时,魏官元坚定地说。
像魏官元这样的司法行政工作者,在万博体育下载还有千千万万个。本场发布会上,五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来到现场,围绕“践行为民宗旨建设法治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们身边特殊的“工作伙伴”。
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是行政复议领域的一线办案人员。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10年来,她累计办理了1000多个案件。在这个过程中,她亲眼见证了司法部在全国推广的“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如何让行政复议变得更加便民。
5年前,蔡小凤曾接待过一位老人。为了在截止时间前提交申请材料,老人不得不冒着雨、倒了3趟公交和地铁,才将用塑料袋包裹的申请材料送到接待室。而现在,依托“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人民群众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并全程线上参与案件办理。
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毅则谈起了参与研发的广州仲裁委员会“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工具。如今,这些工具已经实现了在线远程立案、仲裁全流程有效管理等场景应用,令每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减少了约30%,使整个仲裁程序变得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
张毅表示,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仲裁领域之中,深刻改变了仲裁的服务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推动仲裁法的修改,在前不久公布的修订草案中明确线上仲裁与线下仲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为仲裁领域工作人员使用在线仲裁技术解决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纠纷提供了指引,令不同国家、地区的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仲裁的立案、开庭和送达等程序。
“当然,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仲裁程序中的一个辅助工具,绝不能替代仲裁员裁决者的地位。同时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仲裁程序规则,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享用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张毅说。(科技日报北京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