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受访者供图
郑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海清(左)现场展示甲骨文春联。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供图
□万博体育下载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
乙巳蛇年,要说什么元素最火,甲骨文一定有一席之地。
自央视春晚的主标识“巳”发布后,“冷门绝学”甲骨文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来自3000多年前的古老文字与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竟是如此契合。
用甲骨文写的春联,你认识吗
随着“甲骨热”的兴起,用甲骨文写成的春联,竟成为郑州市民竞相追捧的“宠儿”。
1月9日上午,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楼大厅内,郑州市文联的书法家们正在为市民现场写春联,到处都弥漫着喜气洋洋的新年氛围。
在众多春联作品中,郑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海清的甲骨文春联格外惹眼,桌旁迅速围满了“吃瓜群众”:“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贴在家门口回头率肯定高!”
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在3800字左右,而甲骨文自发现至今,只释读出1400多字。如此少量的字库,是否能支撑起春联的需求?
刘海清介绍,春联与对联有所不同,对对仗工整没有太高的要求,寓意美好即可。如果上联写“辞旧岁”,按照常理下联就应当接“迎新春”。但甲骨文没有“迎”字,甲骨文中的“逆”字在卜辞中可用作“迎接”“不顺”,也可以当作“迎”来写,但寓意就没那么好,建议下联写成“接新春”。
在现场,甲骨文春联也引起了一群小朋友的好奇。对于这些有趣的“符号”,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这个字你认识吗?我觉得像一个人。”“不对,我觉得它像一棵树。”
领队老师张利利告诉记者,在平时幼儿园教学中,他们会引导孩子们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虽然还不认识字,但是孩子们已经能将现代汉字和甲骨文通过对比区分开来。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三层展厅,展出了1953年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一件刻有三行文字的牛肋骨,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商代文字遗存。其中“乇”字的补识,为激烈争论30余年的“郑亳说”提供了关键的文物支撑。它的发现,也为殷墟时期成熟的文字系统找到了源头,让汉字的起源愈发清晰。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表示,郑州商城遗址与甲骨文也颇有渊源,为市民现场书写甲骨文等多种书法形式的春联,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与兴趣。
弘扬传承甲骨文有了“新载体”
形态各异的冰箱贴成为今年最火的文创产品。倘若再加上当下最火的甲骨文元素呢?
春节将近,安阳殷墟博物馆用甲骨文书写的春联和甲骨文春联冰箱贴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文创产品。文创设计师郭嘉欣告诉记者,将甲骨文与“大吉大利”“家家好”“年年安”“福”等吉祥语相结合,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寓意着对新年好运的祈愿。“大吉大利甲骨文春联冰箱贴”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装饰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吉祥的寓意,还能为家庭增添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在甲骨文春联“平安喜乐”周边纹饰上,特别加入了青铜器上的蟠螭纹。“这一具有殷墟特色的甲骨文春联,传递出3000年来的福气与吉祥,让平安喜乐祥绕蛇年一整年。”郭嘉欣说。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也频频被网友“种草”。这款蛇年春联冰箱贴,上联是“有蛇有得”,下联是“无疾无”也引申为从中作祟、阻止。
中国文字博物馆字苑中心总经理张一帆表示,春联和甲骨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冰箱贴则承载着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统与时尚的有机结合,是“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的创意来源。
“虽然冰箱贴是小商品,但我们注意到它还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冰箱贴当伴手礼。冰箱贴能让甲骨文走进千家万户,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呢?”张一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