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进而一炮走红,是不少人的梦想,也有人一直为此而努力。但如果方向出现了偏差,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沦为笑柄,甚至触犯法律。
媒体记者1月3日从上海警方获悉,因在网上自编自演“有偿占座”闹剧,一男子被警方行政拘留。之前,该男子在某社交平台自称出让上海地铁16号线滴水湖至龙阳路方向早高峰座位,声称只要5元“出让费”。上海轨交警方关注到此事后迅速找到了该男子。该男子对其编造虚假信息并在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供认不讳。
博眼球,求关注,不仅网上有,现实生活中也有。有人还会在特定时间节点、特定场合,通过别具一格的言行制造所谓的热点,以博取流量。如果合法守规,这也无可厚非,但一旦发生越边界、无底线甚至影响他人权益的行为,那就要自食其果了。
据徐州警方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1日零时许,在该市彭城广场某购物中心门口,荣某、吴某为寻求刺激、博取眼球,不顾他人劝阻,爬上公交站台顶棚,点燃随身携带的烟花向空中喷射。执勤民警将二人控制并对烟花予以收缴。好在现场无人员受伤,这二人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治安拘留。
类似上述这些为了吸引他人注意而不惜刻意编造虚假信息,或恣意放纵自己言行的行为,不仅混淆了视听,也扰乱了管理秩序,甚至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事实一次次证明,要想获得关注“出圈”,就不能做出格的事,而要自始至终守住两条线:一是道德底线,二是法律红线。
突破道德底线,会引发社会舆论的谴责,被人鄙视;不守法律红线,会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留下污点。我们之前看到,某些网红因发布虚假信息而“翻车”,某些人为蹭热点造谣而被处理,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希望对于这些前车之鉴,其他人能引起重视并引以为戒,莫要重蹈覆辙。
想“出圈”可以,前提是别出格,要严守道德,恪守法律。应该秉持这一理念,选择准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路径,在喜欢的领域内潜心探索、倾心努力,用诚心对待他人,用爱心回报社会,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