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当下有利时机,封丘县广泛开展沟渠连通工作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万博体育下载商报记者 宋红胜 金萍 通讯员 张志超 杨恒战 罗菲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渠道是保障粮食生产的“生命线”。面对沟渠淤泥、垃圾堆积、水流不畅等现实问题,如何打通农田排涝“毛细血管”、畅通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成了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冬春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封丘县抢抓当前有利时机,铺设涵管、拆除违章建筑、腾退侵占沟渠土地……通过创新“一图一册一管家”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极具封丘特色的水利护农田之路。
一张数据图绘出农田抗旱排涝“脉络”
入冬以来,气温骤降。走进封丘县的田间地头,只见挖掘机在沟渠旁挥舞着“长臂”,各种机械设备忙碌工作,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这两年普遍雨水较多,农田受淹情况不乐观,对农作物稳产保增造成了威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得改变现状。”封丘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闫利娜告诉顶端新闻·万博体育下载商报记者,在此背景下,该县组织农业、水利、交通、公路等相关行业部门共同谋划,绘制全县水系图。
该县通过查看图纸、实地勘测等方式,对全县6条国省干道、9条县道、75条乡道等全面排查,摸清乡镇农田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组织19个水利站长、24名“土”专家、15名行业部门业务骨干,聘请技术人员对全域水系进行规划设计,把全县沟渠水系进行数据化、矢量化,绘制在一张矢量网络图上。
“这张‘数据图’包含19个乡镇570个村的独立图像,可以自由分离组合,随时生成县级图、乡级图和村级图。”封丘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工程师蒿政泽说,“数据图”叠加了卫星导航功能,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导航至任意渠道位置。
通过这张农田抗旱排涝“数据图”,帮助各乡、村在全县水系连通布局中掌握自己渠道的坐标、高程、流向,避免无效建设;每年的建设工程及时显现在图上,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田间水系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精准管理,有利于后期长效管护。
一本“指导册”建设任务推进有了“封丘模板”
一组数据见证“封丘速度”。
自今年8月开始谋划沟渠连通工作以来,封丘县已整治疏通“三沟”“五渠”1421公里,已铺设涵管710处,增设涵闸16座,拆除河道违章建筑362处,清除破堤种植面积461亩,腾退侵占沟渠土地4650亩,打通阻水点2800余处。
“我们编制了详尽具体、操作性强的《封丘县农田基础设施大会战工作方案》,设战区、建台账、立标准、汇民力、建机制,全面指导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工作。”据闫利娜介绍,全县划分为5大战区,由一位县委常委牵头分包,全面督促指导大会战推进。
同时,成立5个战区联合督导组,督促指导施工进度和标准;各战区每个村均有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分包,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我们组织农业、水利等五个行业部门,制定出各个工程类别整治标准,让各个乡镇、村庄在建设过程中知道应该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闫利娜说,该县组建42个技术指导组,确保每个乡镇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对接指导。
“开展沟渠连通工作以来,我们每天下发工作提示,通报各区域建设进度,并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以图文形式下发给各区域负责人,实现了问题的高效解决。”闫利娜说。
一个“田管家”农田设施管护实现“一码通”
“沟渠修整速度快,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农田排水的问题了。”望着自家4亩多的田地,封丘县陈桥镇东香湖村村民李培青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群众是沟渠使用、管护的第一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推动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闫利娜说,该县开发封丘“田管家”智慧管护平台,着力解决农田设施管护响应慢、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该县在明显区域张贴二维码并设置热线电话,群众仅需“扫一扫”,就能第一时间将发现的农田设施问题反馈至“田管家”平台。平台根据反映,自动将问题派发给相关管护人员进行处理。管护人员收到通知后,通过查阅问题详情和位置信息,及时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和处理。
“从群众反映问题,到为群众解决问题,再到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在‘田管家’平台上实现了管护工作闭环。”据闫利娜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多方面测试,正在全县推广试运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