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丨看安阳市如何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10月11日21:09

来源:安阳融媒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一角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看安阳如何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文/图

  秋风飒爽,瓜果飘香,广袤的安阳大地上,苍山如黛、层林尽染,田园美如画、农家粮满仓,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衡量着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成色。近年来,我市乘势而上,不断在乡村综合治理、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发力,厚植生态优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变成了和美宜居新家园。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奏响美丽乡村建设曲

  走进北关区柏庄镇张小庄村,道路干净整洁,两侧绿树成行。村内闲置宅基地改建的小游园别具特色,竹篱笆、青砖道、木秋千、石磨盘,配上农家老屋,打造出静美的田园风光,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张小庄村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驻村9年,美丽乡村建设让我见证了许多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内黄县后河镇崔张古村第一书记刘军广感慨道,修村道、建游园,一个又一个见效快、群众参与度高的改造项目,从小切口打开了破解乡村建设的新局面,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在我市,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双百”帮扶、“全民清扫”,到出台各项“金标准”助力乡村振兴,再到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一场场群众参与的整治行动让乡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全市1356个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村内外绿化面积638.6万平方米,95%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主、次街道环境“一眼净”。

  一个个艺术村、画家村、养生村、网红村在我市诞生。不少乡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凸显乡村韵味,唤醒乡愁记忆,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提颜值、扩价值,促使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实现重大变革,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算好自然资源转换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拓宽自然资源转化路径,做大做强乡村生态产业,让好生态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金字招牌。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汤阴县,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去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在发展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让我们拥有好环境的同时,发展了乡村产业。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位于太行山脚下、红旗渠畔,南靠天平山,北依黄华山,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村里一些农户将自家房舍改建成民宿,还打造了山里红花椒、农家红薯粉条、太行山大板栗等品牌。当地依托文化旅游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林州市、内黄县、汤阴县、殷都区、龙安区等依托地方特色乡镇,结合全市10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将农家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民俗展示、花卉美妆等新产业、新业态与农业结合,在融合共生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我市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136个。

  山水相融尽显诗情画意,生态振兴绘就和谐之美。事实证明,各地通过深挖历史文化、弘扬精神内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产业融合、价值提升,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支撑,发展向绿转型才能顺应自然规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今年我市农民丰收节上,来自汤阴县万博体育下载麦多生态农场的手工馒头备受欢迎。原来,这个国家级生态农场采用新型能源沼气、有机肥料、有机果蔬相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生产了很多有“儿时味道”的绿色产品,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收。

  林州市横水镇新庄村曾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林上果园、林下养殖的生态产业模式。村内3个生态园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亮丽名片。“通过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林果种植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我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生态农业托起了强村富民梦。”新庄村第一书记张广峰说。

  科技服务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构建了以农田生态缓冲带建设、果园生草技术为主的农业生态管护技术体系,并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现状,不断完善创新,制定多项地方标准,通过应用农业生态管护技术,带动我市农业绿色转型发展。该研究所副所长郭智勇说:“我们积极研发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基地创建、产学研结合、科技特派员、技术下乡服务等形式,推广到农业生产中,以点带面,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发展,推进了我市乡村生态振兴。”

  新时代,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已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未来,我市将深入探索乡村绿色发展新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绿色竞争力,实现生态、富民“双丰收”。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