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办之初作者供图
《焦裕禄》海报作者供图
张瑜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作者供图
【艺坛“奖”故事】?
1981年5月23日,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杭州颁发——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典礼现场,一位年轻女演员因为激动,甚至连鞠躬致谢都忘了。摄像师小声说:“转过来,转过来。”她才赶紧转身,高高举起手中的奖杯和获奖证书,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娇俏可人的周筠的,也是送给年轻气盛的刘文英的,更是送给24岁的电影演员张瑜的——她凭借在《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两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荣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在获奖证书上写着:(张瑜)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创造了周筠和刘文英两个生动的银幕形象,表演细致、自然,显示了可喜的艺术才华,特授予最佳女主角奖。
颁奖活动结束后,金鸡奖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夏衍给张瑜写信,祝贺她获奖,勉励她“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复兴和进步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这封信,成为张瑜一生做人、演戏的座右铭。而金鸡奖,也开启了见证中国电影复兴进步的光荣历程。
闻鸡起舞百家争鸣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电影界也在反思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批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生活的影片集中涌现。1980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数量上的飞跃,影片产量从上一年的67部增加到82部。这一年出品的电影中,至今仍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有《庐山恋》《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三个和尚》《神秘的大佛》《好事多磨》《红牡丹》《今夜星光灿烂》《法庭内外》等。
转年初,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电影创作和理论座谈会”。电影评论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于敏等人提出,要在电影界设立一个专家奖,以艺术标准评判电影作品,大家纷纷赞同。1981年恰逢农历鸡年,文艺评论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陈荒煤提议把奖项命名为“金鸡奖”,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同时借周恩来总理“闻鸡起舞”的题字激励电影工作者。那时,电影界已经有了百花奖,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金鸡奖的设立角度是“专业性”,与百花奖互为补充,从专家角度对每年的国产片进行评选,以评奖推动创作。
这一年,38岁的谢飞受邀成为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委员,身份是“青年电影人代表”。此时,他刚拍出自己电影生涯的前两部作品。1981年,电影人才青黄不接,很难找到中青年评委。与谢飞一同担任评委的是名副其实的老专家:名誉主任委员夏衍,主任委员袁文殊、张骏祥,委员于敏、于蓝、水华、王苹、王家乙、史超、白杨、沈浮、张天民、陈鲤庭、金山、罗艺军、林杉、柯灵、钟惦棐、洪林、钱筱璋、特伟、梅朵、程季华、谢铁骊。
6字宗旨32字方针
1981年春天,对首届金鸡奖评委会全体成员而言,是短暂而紧张的。评奖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大力支持,在短短几个月内顺利开展。评委会紧锣密鼓地从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征集到30多部1980年出品的报名影片。如何评选,才能体现出金鸡奖的专业性?评委们集思广益,制定出一套评奖标准。首先是确立“学术、争鸣、民主”的宗旨,学术是目的、争鸣是方法、民主是作风,强调“艺术规律”和“艺术民主”的重要意义。继而确定了32字方针: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时值5月,青山翠色。评委们从全国各地赶到杭州西子湖畔,投入紧张有序的评选工作中。在金鸡奖众多奖项中,最佳影片无疑分量最重,它代表着这一年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水准最高,要求也就最严格。评奖工作在这个奖项上出现了分歧,谢晋执导的《天云山传奇》和吴永刚、吴贻弓执导的《巴山夜雨》是候选影片中最具竞争力的两部,它们浓缩了一代人关于时代、命运的思索,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两部影片不仅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在电影创作的专业性上也难分伯仲。评奖现场讨论热烈。几轮投票下来,两部影片票数不相上下。电影评论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罗艺军再三思量,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是不是能够让两部影片并列大奖?”
众评委对这个建议表示认同,于是出现了颁奖大会上《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同时获得最佳故事片的一幕。《巴山夜雨》还创造了金鸡奖上一个特殊的纪录:评委们认为每个人都演得很好,所以向其中的6位演员颁发了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首届金鸡奖共设立了20个奖项,其中8个奖项空缺,甚至还包括最佳男主角这样的重要奖项。自此发端,40余年来金鸡奖评委们始终坚持高标准,坚守宁缺毋滥,注重艺术性、思想性、专业性,以评奖寄托对不断提高电影质量的期盼。
6字宗旨和32字方针树立起金鸡奖在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夏衍在担任金鸡奖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时,由于对一部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甚满意,投了反对票,但最终这部影片获奖。夏公理解大家被影片所传递的美好所感动,他说:“我尊重大家。”短短5个字,是夏公的大家风范,更彰显了金鸡奖求同存异的精神。金鸡奖获得者,同时也曾担任金鸡奖评委的电影导演郑洞天认为,金鸡奖的学术探讨氛围让评委们可以畅所欲言。岁月悠悠,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导演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以郑洞天、谢飞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他们所弘扬的美学自觉、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的一部分。
艺术传承自我超越
在百花奖大众性基础上,金鸡奖为中国电影开拓出一片带有专业色彩的美学空间。各年龄段的电影人,都可以在金鸡奖的舞台上凭借实力获得荣誉,并不断超越自我。
1991年,在第11届金鸡奖授奖仪式上,37岁的李雪健凭借《焦裕禄》获得最佳男主角,他的获奖感言令人动容:“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短短两句话饱含真挚的情感,是角色与演员、时代与个人的互相成全。《焦裕禄》上映于1990年,当时的电影票价很低,却创造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仅发行收入就超过5000万元。为了从外形上贴近焦裕禄,李雪健减肥30斤。走在路上,有人喊他焦书记;回到家里,儿子认不出他,叫了声“叔叔”。2023年,69岁的李雪健凭借《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得第36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他说:“只要我还能演,有人用,我还会拼命!”
2005年开始,金鸡奖将香港、台湾电影人纳入评选范围。成龙凭借《新警察故事》获得第25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是首位获该奖项的香港演员。他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不再是喜感的英雄,而是染上了悲情色彩,让人关注到他塑造角色的更多可能性。与享誉国际的成龙同年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是80岁的表演艺术家金雅琴,她是一位多年在话剧舞台上耕耘的老戏骨,凭借在电影《我们俩》中的精湛表演征服了评委,成为金鸡奖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最佳女主角。
2021年12月30日,第34届金鸡奖颁出各项大奖,71岁的张艺谋凭借影片《悬崖之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是他获得的第10个金鸡奖——同时也是他的第4个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张艺谋是迄今为止获得金鸡奖次数最多的电影人,而且他所获奖项横跨摄影、表演、导演3个领域。虽然张艺谋在国际上屡次斩获电影大奖,但他依然认为“金鸡奖是全世界最难拿的奖”。张艺谋的“十全十美”成为金鸡奖创办40周年之际的一段佳话。10座“金鸡”记录着张艺谋的成长,也见证着中国电影人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0余载,金鸡奖不断优化评奖机制:从一年一评到两年一评,再到恢复一年一评,从“双奖大会”到“金鸡百花电影节”,从遍布20余城到落地厦门,从单一评奖活动到涵盖展映、论坛、创投、市场等多元版块的大型电影节。
40余载,金鸡奖颁发出数百个荣誉,褒奖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美术、音乐、录音等不同岗位的电影工作者。2021年,金鸡奖首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不仅提供了中国电影奖项评价外国作品的独有视角,还以电影为桥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从破晓啼鸣到羽翼日丰,金鸡奖持续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在“金鸡”的深情注视下,以影像书写时代的伟大与辉煌。
(作者:张晗,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