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大师班”不能有名无实

2023年12月13日08:27

来源:光明日报

  【观者有心】

  “顶级专家亲自授课”“与艺术大师面对面交流”“行业大咖现场分享经验”……如今,稍具规模的艺术活动都有“大师班”。各种电影节、戏剧节、音乐节、舞蹈节、诗歌节,如果没有一个“大师班”镇场,似乎都难以显示自己的格调。“大师班”还扩散到艺术之外的领域——从红酒品鉴、古董收藏到糕点烘焙、手工文创,各种“大师班”不断登场,甚至还出现培训网红的“网红大师班”、培养稚龄小儿兴趣爱好的“少儿大师班”。

  “大师班”是一个舶来的概念。从字面意思看,“大师”指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深厚造诣且享有盛誉的人物。“大师班”应由大师开班授课,课程内容要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巧性,甚至还要有较强的学术性、前瞻性。在艺术史上留下盛名的大师班也确实如此。比如,19世纪世界著名钢琴大师李斯特创办过“钢琴大师班”,20世纪初德国多瑙厄申根音乐节也开设过“大师班”。从效果看,这样的“大师班”为业界培养了大量优秀艺术家,推动了一个时期的艺术繁荣。

  相较之下,今天遍地开花的“大师班”多少有些名不符实。很多“大师班”的授课老师被称为“大师”,但其实都是普通老师。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领域,优秀者都不缺乏,大师却凤毛麟角。能被称为“大师”的人,除了拥有深厚的专业造诣,还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并获得广泛认可。可放眼今天“大师班”中的各路“大师”,有几人能达到这一标准?那些所谓的“大师”,有些是炒作包装出来的,有些是自吹自擂出来的,总之名副其实者少之又少。一些“大师班”虽然请到知名专家学者(是否可称“大师”姑且不论),但他们挂名站台的多,传授技艺的少。“大师”“名家”成了主办方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聚拢人气的噱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师班”为数不少,且颇具欺骗性。很多人看到“大师班”广告中豪华的名家阵容便欣然报名,可参加之后却发现,“名家”“大师”要么根本不露面,要么在活动开幕式上匆匆露一面便不见踪影。

  尽管屡屡被名不符实的“大师班”欺骗,但一听说哪里开了“大师班”,很多人依然趋之若鹜。原因何在?

  大师代表着专业、代表着权威。一个人若能进入“大师班”学习、获得大师的点拨,很可能会开启新的人生,也就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了成功的大门。另外,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权威崇拜”的意识和习惯,总觉得有权威人物参与的事情肯定错不了。如前所述,“大师”都是处于行业塔尖的权威人物。不管什么班、什么课,只要被冠以“大师”二字,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不管真假,人们先从心理上生出三分敬畏。如果宣传广告上再出现各种名家大家的名字,人们自然就对“大师班”的真实性、权威性深信不疑。有了先入为主的“深信不疑”,“大师班”含金量如何、效果怎样,便无人再去细究。

  目前,“大师班”多出现在戏剧、交响乐、舞蹈等领域。这些领域都有一定的专业门槛,而且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属于“高雅艺术”。很多人都把能够进入“大师班”学习当作一种机会甚至荣誉。进入“大师班”后,课也上了,歌也唱了,舞也练了,剧也排了,至于授课老师是否是“大师”,反倒没有人较真,这也导致了“大师班”泥沙俱下。

  专业文艺机构、大型艺术节举办的“大师班”,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还能保证一定的专业水准。社会上还有一种所谓的“大师班”,不过是普通的艺术培训班,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

  近年来,万博体育下载艺术培训市场一片火热。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艺术特长,很多家长疯狂“砸钱”。一些培训机构,瞅准机会,乘虚而入,名目繁多的“少儿大师班”随之出现。这些“大师班”跟“大师”没有任何关系。从法律角度看,培训机构将普通的艺术培训班冠以“大师班”之名,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这些虚假的“大师班”大量存在,跟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有莫大关系。每个家长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希望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多掌握一些技能。不法机构正是摸准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才大肆拉大旗作虎皮,捣弄出大量虚假“大师班”来敛财。

  “大师班”乱象频现,既玷污了“大师”这一高贵字眼,也误导了学生和家长,还败坏了社会风气,侵蚀了社会信任之基。行业管理部门要瞪大眼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取缔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大师班”,严厉打击假借“大师班”之名牟取利益的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行为。艺术家尤其是知名艺术家,要时刻保持警醒,爱惜羽毛,珍惜名声,避免成为名不符实的“大师班”装点门面的幌子。此外,还应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名不符实的“大师班”,让“大师班”真正开在阳光之下。

  (作者:卢燕娟,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所教授)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