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唐摭言》中的科举秘密

2022年06月21日09:38

来源:北京晚报

《唐摭言》

  ▌赵柒斤

  近日,笔者翻阅了五代时期王定保编撰的《唐摭(zh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唐代科举制度及与此相关的遗闻琐事、文士风俗等,一股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本书是后世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重要参考书,极具资料价值,也被后人广泛引用。

  撰写者王定保是洪州(今南昌)人,唐光化三年(900年)进士及第,后因避中原之乱,入湖南再至岭南,后在五代南汉政权官至同平章事(宰相)。据清代学者刘敏崧考证,《唐摭言》约成书于后梁末帝朱友贞的贞明二年(916年),全书十五卷,前三卷主要讲述科举源流、举子来源、各地州府试以及乡贡考试科目及相关礼仪;卷四、五、六主讲座主(考官)与门生、门生之间的交往以及文人间的交流;卷八至卷十四主述科举对文人生活的重大影响,最后一卷为杂记。全书每卷有条目、卷后有评论,结构完整,基本囊括了唐代科举方方面面。

  此前,我常在一些资料上零星读到从《唐摭言》中摘录的唐代科举的遗闻趣事,大部分是今人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其中片段或小故事加工而成,仿佛是古董的仿制品,缺少了原来精致和蕴藉的意味。这次读原著,能从昔日零碎的故事中超脱出来,进而了解到唐代科举制度背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

  在第三卷“散序”一节,王定保讲了这些科举趣事的来源:他不仅有自己的经历,而且还经常向当时的名士了解更多科举的故事,“然以乐闻科第之美,尝咨访于前达间。如丞相吴郡陆公扆,翰林侍郎濮阳公融,恩门右省李常侍渥……”“时蒙言及京华故事,靡不录之于心,退则编之于简策”。由此可见,书中所载多是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

  王定保以他特有的话语方式和个人视角,回溯大唐帝国的“抡才大典”。在王定保的笔下,唐代科举考试的诸多往事汹涌而至,难得的是,在书写这些故事时,还有他自己的思考。

  “我唐沿隋法汉……始自武德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唐贡士之始也。”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并于唐代成型。唐代科举主要包括常科、制科两大类。常科一般每年定期举行(有时也停贡举),科目有明经、明法、明书、明礼、三史、道举、童子举等,其中进士、明经科最为士人所重。“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在其中”,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唐代,即便做到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然而,如果没有进士身份,“终不为美”。故而,与后来名额不断放宽的宋代进士科比,唐代进士科竞争显得更加激烈,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制科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不定期考试,科目往往临时设置,经常考试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军谋宏远等,主要招录朝廷急需的人才,平民和官吏皆可参加考试,被皇帝“相中”,官吏直接升迁、平民由吏部授官。不过,录取名额非常有限,多则五六人,少则一两个。

  王定保在书中,还对人物有非常细腻的刻画,诸如卷八中对四川阆中70多岁的考生尹枢,以“状元非老夫不可”而“自认”状元;江东人包谊因得罪主考官(中书舍人)被忌恨,最后却莫名其妙高中状元;洛阳寒门学子颜标因姓氏而被主考官(礼部侍郎)郑薰误认为颜真卿后人,而被“点”为状元……此外,书中还涉及大量“敕赐及第”“恶得及第”“表荐及第”等歪风邪气给他带来的特殊记忆。

  我从王定保的字里行间,多多少少还探寻出一些秘密:那就是王定保极为可贵的独立意识。推动唐代科举考试迈上新台阶的是武则天,因为要打压以隋唐皇室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她大开制科,“崇尚进士文词之科,破格用人”,使得科考不仅成为寒门学子逆袭的主要途径,也给业已衰落的世家子弟创造了从头再来的机会。不过,唐代75名有名有姓的状元中,寒门子弟仅5人,宰辅重臣及四品以上高官的子弟或亲属达45人,其公平性、公正性自开创之始就饱受诟病。

  “要想考中,先成网红”成为唐代科举比较突出的特征。考生进考场前先都费尽心思自我包装、行卷干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初至京城并不出名,只能用自己的作品来拜谒贺知章;写出“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先后干谒鲜于仲通、王崟(yín)等人,白居易初举“名未振”,便以“诗歌谒顾况”,唐代许多“大咖”也走此路,反映了时人追求功名的强烈愿望,也映衬出唐代科举之难。

  唐代后期,科举制度已被贵族官僚全面把持,中第者“皆以门阀取之”,这种制度自然选不出人才,弥漫悲观情绪的科举诗也由此应运而生。故而,王定保在第十五卷的最后一个章节以“没用处”为题,作为结尾。

  在这个章节,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天宝二年,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等主试,这次考试,第一名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后来唐玄宗亲自主持考试,张奭手持试卷,许久写不下一字,时人谓之“拽帛”(交白卷)。从这个角度看,王定保对科举制度有着清醒的认识。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