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八字成语人们耳熟能详,常用来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那么,“八仙”指的是哪八仙?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万博体育下载省许昌博物馆三楼陈列着一套明代铜八仙,跟随记者的脚步来一起欣赏一下这组文物,顺便了解一下关于“八仙”的故事吧!
韩湘子(左)、汉钟离(中)、曹国舅(右) (资料图)许昌博物馆供图
明代铜八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许昌博物馆展出的明代铜八仙虽为铜铸,但却呈铁黑色,高22厘米—23.7厘米。八位仙人身高相近,皆立于等高的太湖石状铜座上,衣带飘飘,手持各种法宝,呈现出神仙特有的韵致与洒脱。
何仙姑肩扛长柄单瓣荷花侧身立于座上,面带微笑向左前侧视,长袖、长裙及长带随风飘动。曹国舅单脚斜身立于座上,手持阴阳板,宽袖随势而动。李铁拐(铁拐李)赤脚,单脚立于座边沿,敞胸,右手半举宝葫芦,左手自然下垂握拐杖夹于左腋下。钟离权(汉钟离)双脚立于座上,袒胸露肚,左手自然下垂隐于宽袖中,右手平举持一掌扇,衣袖、胡须随风飘动。韩湘子单脚立于座上,面露微笑,双手握笛作吹状。蓝采和单脚立于座上,右手半举花篮,左手自然放于抬起的左膝上,神情自若。张果老双脚立于座上,右臂与前身夹着道筒,左手向前下垂,胡须自然飘动,衣摆、宽袖随势而动。吕洞宾双脚立于座上,身背宝剑,双手握拂尘,胡须浓密,宽袖、衣摆随风而动。
“这套铜八仙造型栩栩如生,衣褶线条流畅,姿态不同,表情各异,显示出神仙那种悠闲自得不同凡人的独特表情。”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
何仙姑(左)、蓝采和(中)、吕洞宾(右) (资料图) 许昌博物馆供图
八仙的“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这套明代铜八仙塑造的是道教的八个神仙。陈文利说,八仙的产生与定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逐步形成的。
民间流传的“八仙”有多个“版本”。所谓的“淮南八仙”是指汉淮南王刘安的八个门客,他们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晋代的“蜀中八仙”是指均于蜀得道成仙者。唐代的“酒中八仙”皆喜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一诗传颂此事。
陈文利表示,今天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李铁拐(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钟离权(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许昌博物馆展出的明代铜八仙刻画的便是这八个神仙。
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元杂剧里更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宋、元以来,人们不断地将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神仙的代表。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以上八仙。
铁拐李(左)、张果老(右) (资料图) 许昌博物馆供图
八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道教八仙是神仙中的散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以‘八仙庆寿’‘八仙过海’流传最广,并常作为文艺作品及雕刻品、器物装饰画等的题材。”陈文利说。
以道教八仙作为装饰及雕刻品等题材最盛期为明清时期。到了明嘉靖、万历皇帝时更加推崇道教,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因此作为道教神仙代表的八仙遂成为器物装饰画面的题材。如明正统青花八仙罐、明末象牙雕刻八仙过海套笔等。到了清代,以八仙及其所持法宝代表八仙的暗八仙纹饰就成为清代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代表性纹饰。如清中期象牙组雕八仙、乾隆粉彩暗八仙纹盖碗、乾隆斗彩八仙盘、光绪珊瑚地粉彩八仙碗等,特别是以瓷器为载体的八仙及暗八仙纹饰最多。
在历史上,八仙之中的一部分确有其人。如汉代钟离权、唐末吕洞宾都是著名的道士,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有的则是虚无缥缈的仙人。他们虽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各自的身世经历都充满了离奇的神话色彩。他们的身世经历及其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和长生不老的特性,迎合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全民喜庆娱乐的社会需要。八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社会各色人等均可在八仙中找到自己亲近的“知音”。(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毛迎 通讯员 吴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