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人类视野、人本主义与危机意识 ——读《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2021年10月26日08: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吴义勤

  有关人类的研究很早便已出现,但早期人类学研究多集中于人体本身,主要研究人类的生理和肌体等方面的特征,也被称为体质人类学。现代人类学将研究的范畴扩展至人类的历史、语言、文化、民俗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将人类视为综合体进行立体式多维研究,并逐步形成了文化人类学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刘长允的《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可以视为这一研究谱系之下的新探索。该著作从历史、文化、人性、两性关系等多角度切入这一领域,以跨学科视野和知识溯源方式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历史和文明成果,同时又以批判性思维指出人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进而尝试提出个人化的见解或解决性方案,对于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以及反思当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对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的求索便成为中西方思想家、哲学家追问的永恒命题之一。受限于科技水平,古代先贤的研究多为抽象性的宏观想象,缺乏更多的实证分析。现代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发展,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出现了两个方向性的变化:一是从知识特征上,现代学科体系更为精细化,分工更为细致,现代知识呈现出“深”与“精”的特征,人类试图从深度和精度上回应这一问题。二是从空间上,更侧重于利用现代科技从物理和时空角度展开探索,比如对于人类居住空间之外的外太空的研究等。

  《人类的智慧和生活》接续了对这一本源性命题的思考,但在方法和思路上又有其独特性。本书整合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学科知识,从更为宏阔的角度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与思辨。书中既有实证性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又有抽象性的思辨想象作为整合,从而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判断。比如,面对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这样的宏大命题,作者没有简单地进行抽象式思考,而是从更为坚实的细节和知识入手切入问题,通过对关键知识及其历史谱系的溯源来进行推论和思辨。这种研究方式将个人的思考建于牢固的、具体的学科知识之上,使得每一章末尾的个人感悟既具有科学性与严肃性,又具有新颖的个体特征和说服力。以第一章“开天辟地一瞬间”为例,作者从神话式起源说这一最早的样态谈起,分别介绍了在西方影响深远的《圣经》中的“创世纪”之说、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之说。在对古代典籍的介绍中先后涉及印度的《吠陀》《忘世书》和中国老子的《道德经》等,这些神话和传说,包括作为载体的古代典籍均是前现代时期人们在缺乏现代科学手段的情况下的精神思考和心理想象的产物,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特殊形态自有其价值和意义,但作为理性思辨的起点和基础还不具备充分的科学性。由此,作者继续谈到现代以来物理学的发展与宇宙起源的关系, 对现代物理前沿成果的梳理和介绍,让作者的思考不再仅仅停留于形而上的哲学式思辨中,而有了更为具体的、具象化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支撑。以此为基础,作者才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个人化的对于人类起源和宇宙时空的思考。这种建立在文学、哲学、数学、历史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研究使全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显示出强大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人类的智慧和生活》,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类为中心展开的对于人类智慧(历史)和生活(现实)的思考与研究,人类作为核心的地位不言自明。在本书中,人类不仅是研究的对象,实际上还具有本位性的立场,是作者一切观念的出发点和价值衡量尺度。全书的主要论点均以人类为中心和参照点,以人类的生活是否变得更好为价值判断标准。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最为重要的是精神满足感,而如何缔造出赫拉利意义上的“智人”和“上帝”,如何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如何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是作者所致力思考的目标。人本主义立场贯穿《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始终,但它又不只是一种哲学化、抽象性的观念和思维意识,也并非仅仅与微观的、个体性的日常生活相连,而是与当下的、广阔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第七章“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对于当前人类面临的危机与问题的集中思考。作者重点谈到了“生态恶化和资源枯竭”“科技颠覆和科学技术的滥用”等社会问题,并始终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避免空泛的议论和抒情。以“生态恶化和资源枯竭”问题为例,作者从“大片森林消失和土地沙漠化扩大”“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危害加重”“水土流失加剧和水资源短缺”等7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每一个方面,作者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在很多时候,数据往往比呼吁、说教更有说服力,正因为这些具体的数据,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等严峻的环境问题才得以触目惊心地揭示出来。可以说,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是本书贯穿的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和态度,作者以此跨越不同学科的层层壁垒,迈过高山大海,去社会现场,去历史细部,探求事实和真相,传达个人思考。

  在《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中,刘长允无疑是充满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他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思考涉及自然生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国际关系、信仰缺失等诸多方面,既有地理的,又有人文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但他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并不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唱衰者,相反,他力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内进行立体的思考,其落脚点始终在如何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这一命题上。“我们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期盼。人类的文明经过暴风雨的洗礼,一定会更加绚丽和美好。”人类生存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作者眼中不过是洗礼人类文明的“暴风雨”,是对人类智慧的一种考验,而人类依靠智慧一定能够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是其个人思考和智慧的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运用,同时,也是对万博体育下载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领悟。作者认为,万博体育下载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战略思维“为人类迎接挑战、走出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是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理论问题”。事实上,不仅《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中所涉及的危机和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相呼应,全书的8个章节也与这一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作者讨论的人类起源、宇宙时空、人性多样、文化样态、人类情感、婚姻制度等命题,其实共同内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之中,“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就体现在这些不同的维度上,人类作为共同体如何变得更加美好,需要在这些具体的维度之上渐次展开,并得到具体体现。

  总之,《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虽然探讨了大量的历史问题、哲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它实际上更是一本带有时代温热气息和鲜明现实指向的现实之书,它与新时代的火热现场紧密相连,与人类的未来走向息息相关。作者在渊博而丰厚的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了独特而有深度的思考,既有思辨性,又有可读性,既有当下性,又有未来性,既宏观,又微观, 体现了博大的人类视野和情怀。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编辑:刘晓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