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牛屋的味道

2021年02月26日07:40

来源:万博体育下载日报

  □张振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每个生产队都有牛屋。因为门上挂有棉帘,室内有火盆或煤火台,冬天的牛屋里很是温暖。牛屋里,因为总有人扎堆儿说“瞎话儿”,大人孩子都喜欢往牛屋里钻。

  我们村的牛屋紧挨着生产队的打麦场。它是三间草房,房子中间没有界墙,只有两根木头过梁。屋两头儿各支着两个石头牛槽,每个石槽后是一犋(两头)牛,牛屋里共有四犋牛。我记得那时候,一个“牛把式”管一犋牛。他们在给牛添草添料的同时,也常常会随着来闲逛的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

  冬天的夜晚天黑得早,晚饭后人们就三三两两来到了牛屋。那时候没啥娱乐项目,也只有聚集在牛屋里瞎侃才热闹。一到冬天,牛屋里的火就没有熄过。有的年份,牛屋正中是用土坯盘个大煤火,煤火台上摊着湿煤饼,不时会有人将烤干的煤饼夹成块丢进火膛里,瞬间,黄红夹杂着紫蓝的火焰就会从膛里蹿出一尺多高。有的年份,牛屋中间会是一个火盆,燃烧的是树疙瘩,树疙瘩快燃尽时人们就向火上添柴。牛屋没有装门,夏天大敞着,冬天挂着厚实的棉帘。掀开棉帘,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外面缩脖抄手的人们,进得屋来,气畅眉展,马上来了精神。

  牛屋里两条板凳,坐不了几个人,于是有人捡块砖头,有人搬块坯头,有人挪动一下树轱辘,都能坐人。有人坐着,有人蹲着,有人立着。有的人始终不离火,好像特别怕冷的样子。比如水哥,一冬棉衣不系扣,用根布条扎在腰间,总是吸溜着清水鼻涕。水哥烤火的动作也特别投入,手指伸直,然后两个大拇指相互勾起来,再用双臂带动身子扑向火堆。这时候,别人总是埋怨他把火扑严实了。有的人一进屋,就脱下雪雨中踏湿的鞋子,抽出鞋垫在火上烘烤。垫牛圈的麦糠和着牛粪尿发酵的味道,吸食烟草的味道,烤臭鞋垫的味道,人畜呼吸的味道,几种不同的味道,在牛屋里弥漫,增加了牛屋里的温度,这些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也说不清是什么味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牛屋里的味道。

  也不知道是这种味道的诱惑还是环境氛围的感染,村民们早就习以为常,没觉得牛屋里的气味不好闻。而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则可能会避之不及。

  大人的心事摸不透,小孩儿在牛屋里多待一会儿就是等着听“瞎话儿”,也就是城里人说的讲故事。牛屋就是“瞎话儿”场,不论是听来的故事,还是自编的故事,有人喜欢讲,有人乐意听,夜晚的牛屋自然是欢声笑语。

  生产队里文化水平高的人不多,因而大家讲的多是鬼故事。有人说是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有人说是他亲戚遇到的事,他们这样讲无非是想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小孩们听得毛骨悚然,汗毛直立,想听,越听越害怕,想走,腿软得迈不开步。

  掌哥是个牛把式,喂牛有经验,“瞎话儿”也讲得最好。

  听掌哥讲过朱元璋的故事,他说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成为一个大皇帝,真是了不起啊。想必他们都是养牛的,感情格外深吧,说起朱元璋总是赞不绝口。掌哥大字不识一个,他讲的“瞎话儿”都是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记性好,再加上发挥就成了他的故事。

  讲者和听者因为没有舞台间隔,既能互动,又不断转换角色,其乐融融,说者自痴,听者自迷。市井草根,通俗自然,质朴传神。这种最原始、最朴素的口头文化,以一种最世俗的方式,走过风雨,跨越千年,生生不息。

  有一年的冬天,不知生产队的牛屋怎么着火了,烧死了几头牛,这可真是要了掌哥的命。虽然也没有说是他的原因,可他还是深深地自责。那一段时间,他就像掉了魂一样,整天无精打采的。生产队将牛肉分了,可他尝也不尝,每当看到人家吃肉,他就掉眼泪。那个时候,我们尚不明事理,不知道烧死了牛是生产队的重大灾难,只知道牛肉好吃。当我们欢天喜地吃着牛肉打闹时,掌哥冲着我们大吼。现在想来,他是见人吃他心爱的牛的肉心里烦呢!那个事件之后,他大病一场。当我们缠着让他讲“瞎话儿”时,他说,我老了,没力气给你们讲“瞎话儿”了。

  冬天,想起了温暖的牛屋,和一屋子的故事。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