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话题引热议 “阳刚”无关男女重在身心健康

2021年02月20日17:07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近日,一则关于“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引起社会热议。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网发布答复表示,将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着力,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何为“阳刚之气”?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是否意味着强调性别特点?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双面性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治疗师苏连轩介绍,从心理学上来讲,“性别”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生物学层面,即男性和女性生理解剖结构的差别;第二个是性别,属于个性上的一个特征,就是所谓的男性化、女性化;第三个是性别角色,就是社会对男性或女性的一种期待,认为男孩子应该怎么样、女孩子应该怎么样。

  所谓的男孩子女性化,主要涉及性别和性别角色两个层面。在性别上,就是男孩子偏女性。在性别角色上,表现为男孩子达不到社会期待,缺乏担当,没有上进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特征。

  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上来说,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性格都有双面性。男孩子有男性化的一面也有女性化的一面,女孩子也可以既有男性化的一面又有女性化的一面。

  过度宠爱易致男孩缺乏担当

  12岁的男孩鸣鸣(化名),性格内敛,十分文静。妈妈称,他在和陌生人说话时羞答答的,做起事来也像个女孩子一样。在学校里,鸣鸣很少与同班的男同学来往。父母为此很烦恼,担心儿子越来越不像男孩子。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苏连轩表示,这可能与鸣鸣的家庭环境有关。

  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中大人对孩子过于宠爱,把男孩子养得过于精细,鸣鸣就是其中一员。

  “我在门诊中,就常常遇到一些男孩子已经快十岁了,还需要家里的老人天天喂饭。还有的男孩子,十二三岁还没有和父母分床睡。”苏连轩讲道,这种家庭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特别任性、长不大。

  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重男轻女现象,认为女孩子应该独立、应该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在这部分家长眼中,弟弟不需要成长,只需充当一个被照顾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弟弟没有真正成长。

  另外,还有隔代抚养的问题。家中老人带孩子,往往出现“隔辈儿亲”的现象,容易对孩子溺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子往往不够成熟,缺乏担当,没有责任心、上进心等。

  “阳刚”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而是担当和责任感

  据半月谈报道,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肖晶认为,理解、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塑造其行为、观念与品质,是每个个体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但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不仅仅指男女性的生理特征,还包括符合社会规范、他人期待、文化认可的行为特征、观念与心理品质的建设。

  “我们提到的‘阳刚之气’不仅仅是指生理、外貌等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例如独立、自信、勇敢等。”肖晶说,这些积极的品质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培养与发展的健康品质。我们既鼓励女孩更勇敢、更拼搏,也希望男孩更有爱心、有耐心。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更不能溺爱。在教育孩子方面,最重要的是帮助其成长,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人。

  一个没有担当的人,遇到困难时,会想着退缩、不敢面对。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也容易退缩,无法真正独立,做事情也很难成功。

  对于如何更好培养“阳刚之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还需要推动教育评价标准的改革。储朝晖说,在“唯分数”的评价体系下,老师的喜好通常就是看课堂表现和成绩。听话的、成绩好的,往往能得到老师的更多赞扬和关注。这会让一部分孩子压抑自己的个性,变得更乖巧、更顺从,从而减弱了“阳刚”的一面。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更多元、更立体,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

  央视评论认为,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阳刚”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内有阳光坚韧的品格,受得了艰难挫折,扛得起责任担当。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