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行走中原丨时光雕刻半扎村

2020年07月10日07:37

来源:万博体育下载日报

乐楼

石雕

半扎村航拍图

民权小学遗址

  □曲令敏

  曾经扬名于万里茶道的半扎镇,自从有了铁路、公路,就成了安静在伏牛山余脉上的一个村落,除了来访的“驴友”,多年来鲜为人知。如今的半扎,分为扎东、扎西两个行政村,树林茂密成荫,生态果园一片翠绿,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

  明清建筑群

  踏进平顶山西部的半扎古街,仿佛走进了悠悠的光阴,满眼古建,代代风物,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戴民权的宅院戴公馆和清代秀才樊光明所建的樊宅。

  戴民权曾参加过讨伐陈炯明、营救孙中山的战斗。1940年5月,时任国民党第三十九军副军长的中将戴民权,奉命在遂平境内阻击日军时壮烈殉国,时年48岁。

  当地流传着戴民权的众多故事。1936年,天旱绝收,民不聊生,戴民权从外地运回来一万多斤大米,又打开自家粮仓,把仓里几万斤粮食全部分给了灾民。

  建成于1932年的戴宅,沿袭了明清古建筑的风格,特别是透雕狮子、盘龙、鱼和牡丹、荷花的造型,别致的房脊,堪称瑰宝。

  戴公馆属典型的北方三进四合院,房屋按南北中轴线设置,前后门通前后街。临街有高大的门楼,左右两间比门楼低一尺,独立成房。院内客厅、厢房十分宽大,廊柱下有镂空透雕,描金彩绘。地面全部用方砖铺成。屋宇雕梁画栋,宽大气派。

  樊宅坐北朝南,屋梁上有“光绪十二年建”字样。门楼保存完整,有正门和侧门。正门两侧有浮雕石门墩,上刻“风清流水当门转,春暖花飞隅峙来”,浮雕花纹栩栩如生。一进院内的东厢房与正房尚存,东厢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正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带前廊。二进院现存西厢房和正屋,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正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带前廊,房西侧有石铺过道通后花园。后花园里的月季花谢了,核桃树挂满了青果。北屋三间正房上锁,若是开门,过去就是北小街。

  樊家宅院是一组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屋里院外,除了新叶嫩绿的花木和野草,还有传统的农具和家具。铁锹、钉耙、镰刀;架子车、自行车、两米见方的石质沐盆;木箱、木条几、木板凳等。拐线的拐子上还绕着线绺,缠在线板上的棉线落满了灰尘……

  半扎村像这样的古院落,还有20多处。另有200多处只有三间、五间的清代和民国的旧房古屋,有的有人居住,有的空守着野草疯长的院落。

  从西寨门进来不远,还有一座占地约50平方米的古老土地庙。土地殿、拜殿(卷棚)、后花园、前院等建筑齐全,柱基、房脊、檐饰等雕刻精美,被专家誉为艺术性很高的古建筑。

  半扎最有名的庙宇阁台,就是文昌阁和关帝庙。

  文昌阁在东大街正中,初建时,用条石砌成四方台,台下留有过街门洞,台上建有两层木结构的阁楼。历经战火,旧阁楼已毁。门洞西侧上方的石匾刻着“迎风”,东侧石匾刻着“培脉”“万博体育下载直隶汝州归仁里半扎店”等字样。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文昌阁碑刻上,有河内冯义号和襄陵张晋号等八大商号的捐款数。另有残碑,刻有复兴号和公兴号襄兴号等商号的捐款数。当年半扎作为商贸重镇的繁华可见一斑。

  今阁楼又重建,风吹檐铃,岁月有声。

  关帝庙在文昌阁东,又称山陕会馆。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山西潞安人王复云,久居半扎街,经营杂货,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捐资创建关帝庙,占地约6亩,初由关公殿、拜殿和庙门组成。与拜殿相对的戏楼也叫乐楼,1779年,当地人樊光彩在半扎街关帝庙前,添建乐楼三楹。

  关帝庙内,东、西两侧有砖墙小瓦的教室,是戴民权出资兴建的私立民权中心完全小学校舍。据半扎小学第一任校长梁廷松回忆,1931年,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的戴民权回乡探亲,看到村里的学校面积小、房屋破烂,慷慨捐资3000大洋,委托王瑞亭修建校舍、添桌凳、购图书。戴夫人刘素玲又捐土地500亩,以补学校开支。临汝县县立半扎中心完全小学,遂改为临汝县私立民权中心完全小学。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任教,南开大学的毕业生樊创凯曾被聘为该校校长。学校当时吸引了周围村庄甚至县城里的学生前来就读。

  古老的学风代代传承,今天的半扎村建有4所幼儿园、两个小学,由于拥有现代化设施和优质师资,吸引了十几公里外的宝丰县和小屯镇的孩子前来就学。

  明艳万泉河

  半扎村地处长岭低凹处,南部石山是石灰岩架,潜水自村前涌出,汇成一条万泉河。明清以来,沿河曾建有12盘水打磨、两处弹花房。最东边的樊家石磨,1987年底才停止使用。

  河上现存三座古桥:明代乌龙桥、清代万泉桥和西小桥。

  建于乾隆年间的万泉桥,位于南寨门外,两岸有大石块砌起的弧形桥墙,桥体是6块完整的石条。河正中还有十多块完整的石头摞成的分水石,两头呈三角形。2004年7月15日,一场大洪水冲走了仅存的两盘水磨,桥却完好无损。

  万泉桥下不远就是老龙嘴。夏日阳光明媚,水流清澈,绿树掩映的旧墙老宅倒影水中。三个女子正凑着碗口粗的龙嘴泉洗衣服。听她们说:这泉水冬暖夏凉,喝着很甜,天再旱,水量也不会变小。年代久远,龙鼻磨出一道豁口,龙目龙须尚在,龙头光滑如玉。

  踏着栈石过河到北岸,十几米长的汲水梯道仍在,坡道上的石块已碎裂。河道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沿岸古寨墙护堤残存300余米,环一湾挺拔的白杨树,摇荡着新时代的和风。

  据半西村副书记王坤营介绍:半扎寨有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竣工于同治四年(1865年)、周长约4.5公里的石寨墙,又名万泉寨。寨墙沿北小河和万泉河而建,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寨墙上筑有女墙,留有垛口,每隔50米建一个更房。寨门楼上建有炮台,东西拱形寨门高大,南门为村民汲水而建,较小,北门常年紧闭。寨墙现存西寨门和沿河护堤断续1500米。

  随着中央电视台的镜头走向国内外的乌龙桥,就在东寨门外。双拱石桥横跨在万泉河上。据王坤营回忆,桥面两侧原有石柱栏,栏板上刻有牧童、牛、羊、虎等,今已无存。光滑的桥面上有深深的车辙痕,时有农用车从桥上经边。过桥30余米,路右边的荒草石坡上也有两道深深的辙痕。

  天旱多日,桥下溪水依然溅落成瀑,积成几个大水塘。右岸河半坡有泉涌流不息,流进一米见方的水池,这就是人们说的东老井。西老井在老龙头上游0.4公里处,现今仍在使用。

  万泉河自西而东绕村两三里,清蒙蒙灵动着古老的村寨,是半扎村最美的眼眉。

  为了保护不可再生的建筑文化遗产,2010年,半西村在村西新建三排楼房,一次迁出70多户,加上前后陆续迁出的200多户,三分之二的村民已乔迁新居。半东新村在北寨门外,2012年以来,有185户人家迁入。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市里、镇里有规划,两年内修复石渠,重建水磨房;三到五年,将居住在老街的住户全部迁出,让半扎成为特色独具的产业文化村。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