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下载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⑥】我家住在黄河边

2019年11月19日10:02

来源:甘肃日报

  水渠贯穿整个村庄,黄河水在渠中流淌……这就是倪滩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 洪文泉 杨唯伟

  在宁夏境内长达397公里的黄河,一路蜿蜒,撒播着希望,酝酿着生机,滋养着两岸的村庄,繁衍生息数千年。

  “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喝的黄河水,用的黄河水。”77岁的李进德老人对黄河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尽管儿女们、孙子们都进了城,他还是依然与黄河相伴。

  李进德老人生活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倪滩村。一座安静祥和的村落,南连山区,北靠黄河。

  村支书倪中全告诉记者,这个依偎在母亲河臂弯中的小村庄,有700多户人2000多亩地,种着水稻、硒砂瓜、蔬菜等农作物。

  站在村口,一条8米宽的水渠贯穿整个村庄,黄河水在渠中源源流淌……这就是倪滩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以前,这条渠贯穿了常乐镇与永康镇,附近的灌溉都靠它。”倪中全说,党的十八大以后,当地政府为了提升农业灌溉效率,对水渠进行了加固改造,水泥混凝土渠道减少了渠内泥沙量,渠水更清、灌溉面更广。

  沿着水渠行走,不时能遇到干农活的村民。一些年长的村民说起黄河,总有说不完的话。

  前几年,李进德老人的儿女们依托搬迁项目安置住进了城里的楼房,但老人家在黄河边住了一辈子,始终放不下这十几亩水浇地。在老人苦苦坚持下,家里人也只好作出妥协:儿子进城务工,孙子进城念书,李进德留在村里种地。

  “干了一辈子农活儿,身板硬朗得很。”李进德笑着说,“平时在村里躲个清静,过年过节再和孩子们团聚,挺好。”

  2016年,由于城际铁路穿村而过,加之城镇化集中棚户区改造工程,倪滩村抢抓机遇,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进行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过去我们都是推着车、架着木桶,去黄河边直接拉水吃。如今,自来水都通进家家户户,生活方便多了。”和李进德一样,73岁的李生福也觉得,比起住进城里的楼房,留在村里农忙下地、农闲晒太阳,才是最理想的老年生活。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住在村里也很方便。”李生福指着村子北面,“高铁马上就要通了,我要坐上高铁去银川,再去北京看看。”

  千百年来,倪滩村的人们靠着黄河水的滋养,衣食无忧;如今,他们把眼光放在高质高效利用水资源上,想尽法子利用黄河水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立破并举、创新驱动的新路子。

  今年,倪滩村在低洼盐碱地上实施了集约水循环稻鱼蟹项目,在村庄里一处开阔地上,建起30口玻璃钢材质水产养殖缸。

  负责项目的村干部陈建新介绍说,黄河水进入鱼缸养鱼,废水排入水浇地,水浇地吸收了养殖废水里的养分,同时对废水进行了自然过滤,再由水渠汇集至蓄水池,二次进入鱼缸养殖,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循环。

  “这个项目让水产养殖废水与稻田的养殖生产用水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传统水稻与水产养殖用水量、施肥量和用药量。”陈建新说。实践证明,这个项目实现了节能和增收的“双赢”。

  “今年,项目销售的成鱼总产值达到58.3万元,水稻总产值预计40万元。”陈建新说,亩产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施肥、用药量的减少,项目产出的大米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吃着黄河水,倪滩人不忘回报黄河。这几年,倪滩村把生态治理和人居环境提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村里购置了纯电动道路清扫车和垃圾运输车,还配备了专门的环卫工,门前垃圾少了,渠里的水变清了,黄河岸边的小村里阳光更加明媚。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